過去一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發表了重磅報告—《凝聚共識與責任分擔框架》(recognition and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聚焦非政府的利益相關者的凈零碳排放承諾。在氣候挑戰面前,人人平等,必須要擔起責任。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在多邊主義框架下開展國際合作。
人類應該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綠色地球家園。但悲劇就發生在東亞,日本開啟第一階段核廢水傾瀉海洋。這個事件,在人類環境歷史上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歷史災難。日本也將由此被冠以“拘小禮而失大德”的國際形象,必將為人類所唾棄。我們呼吁,國際社會要團結應對這個災難,避免災難發生。中國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中心,澳大利亞來中國“淘金”氫能產業鏈;歐洲汽車公司與澳大利亞鋰礦達成協議,推動新能源車發展,為世界交通綠色低碳轉型再添新動力。
我國碳達峰工作繼續積極穩妥推進,山東省發布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方案、云南發改委進行政策解讀;內蒙古阿拉善、湖南湘潭等地出臺地方性的碳達峰方案;新疆夯實碳排放控制基礎性工作-完善標準計量體系等。
應對氣候變化,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是關鍵。生態環境部進一步加強廢棄物規范化管理,天津推動固體廢棄物防治、四川省發布生態環保技術白皮書,包鋼投資近200億實施綠色低碳工程技術改造,建立了53個低碳冶金及低碳技術、23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的低碳技術庫。
以下是本期詳細內容。
【國內動態】
(一)國內要聞
1. 山東省五部門:《山東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推動城鄉建設領域綠色發展、節能減碳,是實現碳達峰目標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徑。近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改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從綠色低碳城市建設、綠色低碳縣城和鄉村建設、提升建筑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等方面細化22條具體措施,確保到2030年實現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推動高水平綠色建筑發展,是實現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的重要舉措?!斗桨浮诽岢鲆μ嵘ㄖ湕l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全面推廣綠色節能建筑,“十四五”期間,新增綠色建筑5億平方米以上,到2030年星級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50%以上。同時,提升既有建筑能效水平,十四五”期間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3000萬平方米,力爭到2030年具備節能改造價值和條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實現應改盡改。(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局、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
2. 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意見明確指出,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城鄉擴綠增匯取得顯著成效。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能源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城鄉擴綠增匯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大幅提升,城鄉擴綠增匯領先全國,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 內蒙古自治區中共阿拉善盟委員會辦公室:《阿拉善盟碳達峰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以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以上,全盟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任務目標。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以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億千瓦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任務,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內蒙古自治區中共阿拉善盟委員會辦公室)
4. 新疆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自治區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
《方案》指出,到2030年,碳排放基礎通用標準、碳減排標準、碳清除標準、碳市場標準等國家標準實施全覆蓋。重點行業和產品能耗能效標準關鍵技術指標全面達標并適度領先于國內平均水平,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及生態碳匯標準逐步健全,標準約束和引領作用更加顯著,標準化工作重點實現從支撐節能減排降碳向碳中和目標轉變。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支撐能力進一步強化,量傳溯源體系進一步完善,基于遙感測量、大數據、云計算的碳排放實測技術進一步提升,建成統一規范的碳排放計量體系,全面滿足工業、能源、交通、建筑、農業、公共機構以及居民生活等領域碳計量需求。(新疆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5. 湘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湘潭市碳達峰實施方案》
方案提到,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系統,開展湘潭經開區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工作,推動儲能設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等多場景應用。建設好湘鄉市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加強新基建節能降碳。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統籌謀劃、科學配置數據中心、5G通信基站等高耗能新型基礎設施,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采用直流供電、分布式儲能、“光伏+儲能”等模式,探索多樣化能源供應,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湘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二)產業動態
1. 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3年6月18日。
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應用情況是規范化評估的重要指標和主要內容。加快提高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實現危險廢物全過程監控和信息化追溯,將有效提高危險廢物環境監管效能和履職能力,為危險廢物相關單位提供信息化便利服務,推動提升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水平。(生態環境部)
2. 天津市生態環境局:《2022年天津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公告》
公告指出,2022年天津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9.4%、工業危險廢物實現零排放,醫療廢物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104.4萬噸,綜合利用71.8萬噸,無害化處置31.9萬噸,貯存0.7萬噸。實現危險廢物零排放。主要類別為:HW34廢酸、HW18焚燒處置殘渣、HW08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HW49其他廢物(主要為沾染廢物、實驗室廢液及電子類危險廢物)、HW17表面處理廢物、HW31含鉛廢物,此6類危險廢物處理量占總量的82.9%。(天津市生態環境局)
3. 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政府:《無錫高新區(新吳區)2023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
堅持精準治氣、科學治氣、依法治氣,突出源頭治理,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區域聯防聯控協同,實現臭氧和PM2.5雙降,確保全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諝赓|量:2023年,全區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27.8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比率達到80.5%以上;降塵量不高于2.7噸/月·平方千米。減排目標:完成省、市下達的2023年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減排目標任務。(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政府)
4. 寧夏交通運輸廳:《2023年全區公路水路行業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要點》
要點提到,開展綠色公路建設。優化公路建設項目設計方案,注重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因地制宜增加共用廊道、廢舊材料循環利用、新能源設施建設等內容。鼓勵在服務區等公路沿線合理布局風、光發電及儲能項目。積極推進電力、氫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交通領域應用。推動城市公交車和出租車新能源替代,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車中新能源車輛比例不低于80%,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到65%。(寧夏交通運輸廳)
5.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四川省生態環保技術白皮書(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領域)》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關于征集《四川省生態環保技術白皮書(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領域)》優秀技術成果的通知,征集城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及資源化技術;污泥、餐廚垃圾、畜禽糞便、秸稈等有機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技術;醫療廢物、垃圾焚燒飛灰、廢礦物油、廢鉛酸蓄電池等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技術;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處理處置及資源化技術。(四川省生態環境廳)
【國際動態】
1. 澳洲再生能源公司CIC赴華“淘金”,80億美元綠氫項目尋求中國供應鏈
中國供應鏈在氫能領域的重要地位,正吸引越來越多能源公司赴華“淘金”。6月1日,澳洲再生能源領域的Climate Impact Corporation (“CIC”) CEO楊浩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CIC正在氫能領域開發綠泉項目(Green Spring),預計項目總投資為80億美元,將基于“澳洲-日韓-中國”產業鏈落地。
CIC是一家具備大型再生能源項目開發、投資及運營管理能力的企業,在氫能領域前期布局時間超過三年。楊浩鋒透露,CIC正在中國為綠泉項目尋找設備供應方面的合作伙伴。根據CIC的規劃,在綠泉項目的商業模式中,綠氫資源來自澳大利亞,下游需求來自日韓,設備等生產力來自于中國。
在全球氫能產業鏈中,中國企業占據重要地位。公開資料顯示,電解槽是電解水制氫系統的“心臟”,也就是核心設備。在主流的堿水制氫電解槽領域,中國市場占據了全球40%的份額,其中傳統供應鏈包括中船重工718所、蘇州競立和天津大陸,隆基氫能、陽光氫能等一些新興企業近兩年也在快速崛起。(經濟觀察網)
2. 印度據傳正考慮削減太陽能板關稅 官員回應:沒有這一提議
有媒體上周三報道,三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正考慮將太陽能板的進口關稅減半,以彌補當地產量的不足。印度可再生能源部已經與財政部舉行了會談,尋求將太陽能電池板的進口關稅從40%降至20%。另外消息人士還提到,這兩個政府機構可能會向印度商品和服務稅(GST)委員會提出建議,將太陽能電池板組件的GST從2021年征收的12%降至5%。印度財政部對此事未置評,而可再生能源部發言人僅以文字回復媒體:“沒有這樣的提議”,未作進一步闡述。(科創板日報)
3. 鋰礦公司Vulcan Energy與歐洲車企Stellantis簽署協議 將分階段開發可再生能源項目
根據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的一份文件,歐洲汽車公司Stellantis和澳大利亞鋰礦公司Vulcan Energy Resources已經簽署了一份具有約束力的投資條款清單,用于開發新的地熱項目,這是一個多階段項目的第一階段。該項目的第一階段將包括為Stellantis設施建設地熱可再生能源資產實施一項預可行性研究,該研究由Vulcan進行。如果成功,下一階段將集中于更高級的研究和開發。該項目旨在使Stellantis在法國的Mulhouse工業基地的能源結構進行脫碳。(科創板日報)
4. 日本東電:福島第一核電站新產生核污染水減少,今年排海目標不變
近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日本東電”)稱,福島第一核電站新產生的核污染水數量逐漸減少。2022年,該核電站平均每日產生約90噸核污染水,這也是2011年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最低的核污染水排放水平。日本東電表示,今年夏天開始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目標不會改變。(央視新聞)
5. 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
當地時間6月3日至4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在維也納舉行會議,各主要產油國經過艱難談判,達成減產協議。會后發表的聲明表示,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2023年已達成的減產協議將延續到年底,各國同意從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原油日產量調整為每天4046.3萬桶,與目前的產量相比,2024年的原油日產量下調了約140萬桶。(央視新聞)